首页 >> 学生 >> 团学工作 >> 正文

“老教授·小课堂——水彩风景画之审美” 李水成教授系统解析创作哲思与美学实践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3 阅读次数:

2025年5月22日,太阳集团tcy8722学工办、关工委举办“老教授·小课堂——水彩风景画之审美”讲座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李水成担任主讲,校关工委副主任李再民、谭伟,太阳集团tcy8722党委副书记覃志斌、关工委副主任胡师正,以及2023级、2024级绘画、美术学专业本科生共同参与,讲座由学院关工委秘书侯天赐主持。

李水成教授以"审美是平凡中发现非凡"为核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立体视角,系统阐释水彩风景画的审美内核与创作逻辑。在持续三小时的讲座中,他围绕色彩学、构图学等艺术理论,深入剖析水彩风景画中色彩的动态平衡法则、构图的节奏韵律把控,并现场示范如何通过干湿笔触转换营造画面意境。结合自身五十余年的创作经历,李教授分享了《废墟上的阳光》等代表作背后的创作故事,揭示艺术家如何在自然观察中突破瓶颈,在技法探索中实现艺术追求。

一、写生与创作:审美逻辑的实践路径。李水成教授以“审美是平凡中发现非凡”为核心,提出水彩风景画需经历“观察自然—提炼主题—艺术重构”三阶段在写生实践中强调捕捉四季更迭的时光色调与山川地貌的动态韵律,通过"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训练培养选景慧眼。以《徽州民居》系列为例,他详解如何运用"由浅入深、由湿到干"的作画程序,将中西技法融合转化为地域文化表达,同时保持水彩媒介特有的灵动质感。现场通过分解作画步骤,展示多次叠加技法对废墟肌理与光影层次的塑造过程。

二、风格流变:十二位艺术家的审美图谱  

讲座梳理中国水彩画发展脉络,解析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特征:黄铁山《徽州民居》以朴实之美诠释"师法自然",刘寿祥《威尼斯小巷》用严谨造型展现细节张力;戴永强《锡矿山》突破写实边界探索表现主义,冯晓阳则继承朱辉技法发展出写意语言。特别聚焦张小纲《荷·梦系列》如何将水墨意境融入水彩,陶士虎《白山松林》怎样结合油画造型与中国画神韵,揭示中西艺术融合的多元可能。

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水彩审美的认知,更通过多元案例展现艺术与生活的共生关系。水彩艺术的未来,将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焕发活力。

(注:李水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领域为水彩画。现为湖南水彩画学会顾问、理事,太阳集团tcy8722校级教学督导、教学督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水粉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李水成教授作品欣赏:


上一条:讲座回顾|陈渚:两种文字的对话——复刻字体设计的本地化编辑

下一条:共绘美术教育新篇—— 集团“名师进中学”活动走进浏阳市艺术学校

【关闭】 打印    收藏